脑细胞的特征是,一旦发育完成后,再也不会增殖。人的一生就只有出生时那个数目的脑细胞可供利用,大约120亿个。骨骼、肝脏、肌肉等其它器官或组织损伤后可因增殖很快得以恢复,唯独脑细胞不可再生。目前,科学界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改变脑细胞不可再生这一特性。
脑细胞处在一种连续不断地死亡且永不复生增殖的过程,死一个就少一个,直至消亡殆尽。这是一种程序性死亡,人到20岁左右,脑细胞发育的到巅峰,此时不仅精力充沛,而且是一生中的黄金季节,越过此峰,便是下坡。20岁过后,若这些细胞放置在那里而不使用的话,会以每天10万个的数量变成废品。尽管这是件令人不快的事,但脑细胞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却是事实。拿80岁的人和40岁的人相比较,前者比后者大约减少了一半,相差一倍左右,这已被科学所证实。
但是,并不是脑内所有部位都以相同比例减少,如部位的细胞就几乎没有变化。从这点来看是人类生存绝对必须的部位,此部位破坏了,就会使各脏器失去功能。这种与维持最低生命活动相关的部位在中是最早成熟的部位,出生刚一天的婴儿,其部位的的就已完全发育好。这样的部位,不但不受年龄变化的影响,同时也不易受到疾病的侵害。
脑细胞按其成熟度可分为三种类型:
一类是已经充分发展了的脑细胞,其成熟度最高,每个细胞有多达二万余条线路与其它的细胞有业务联系。这部分细胞为处于工作状态的精英,人类现有的略有难度的工作均由它们来完成。
另一类是未充分发展的脑细胞,其成熟度相对较低,每个细胞一般只有几十条线路与其它脑细胞联络,承担着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性的工作。我们称这部分脑细胞是处于半抑制状态。
第三类是完全没有发展的原始状态的脑细胞,这部分脑细胞既不马上死亡,也不参与工作,处于休闲状态。我们称其为处于完全抑制状态或沉睡状态的脑细胞。
人脑大约有120亿个脑细胞,最多不到10%是充分发展了的并常加以运用的,其余的仍处在未充分发展或完全没有发展的原始状态。
脑细胞彼此间联络的线路绝大多数在人出生后,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而逐步发展形成的。脑细胞路越多,就越能发挥各细胞彼此之间的分工合作,人就越聪明,就越高。因此,一个婴儿出世后,如将其与外界隔离,各细胞间的路就无法发展,将来绝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。
脑细胞是脑活动的最小单位,如果将每个细胞比喻为一部的话,其电话线比全世界的络还要复杂1400倍。
那么,细胞与细胞之间是如何交流信息的呢?
一般人认为,脑细胞地排列如电路一般,微弱的电流流过这些脑细胞并传达着大脑的命令。事实上并非如此,细胞与细胞之间并不直接连结,中间均存在着小小的缝隙。充当导线作用的是弥散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,也叫激素,它们充当着脑内信息的传递者。这种激素分泌于大脑的各个地方,大脑通过它向全身传递指令,于是身体也分泌同样的,通过这种接受信息的细胞根据命令采取行动。没有荷尔蒙,人就不会思考、不能行动,人就不会有感觉。
综上所述,脑细胞具有如下特点:与生俱来的脑细胞大约有120亿个,且永不增殖,只存在程序性。正常人仅启用了不到10%,近90%的脑细胞均处于抑制沉睡状态。细胞之间是通过激素进行的。